第十八章:三大教派-《宋神宗新传》
第(2/3)页
入得茶肆,赵顼、王安石、和尚坐在了一起,其它人却非常守规矩的只有一半人落座喝茶,另一半人仍在茶肆外守卫。
“不知大师,今日找朕,有什么事情?不只是喝茶这么简单吧?”赵顼将茶水一饮而尽,直接问道。
茶水苦涩,赵顼可没有那个心情品茶。宋代的茶饮分为两大类,一类是单纯的茶饮,只以一种茶叶点泡而成,一类是混合茶饮,将茶叶与其他多种物品混合在一起,擂碎后,或冲泡或煎煮而成。这个小茶肆就属于前一种,只有一种茶叶,而且还是比较差的茶叶。比较高级的茶肆中都是“四时卖奇茶异汤,冬月添卖七宝擂茶、馓子、葱茶,或卖盐鼓汤。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,或缩脾饮暑药之属。”
“特来谢圣上不杀之恩。”和尚淡定说出了来由。
“不杀之恩?”赵顼莫名其妙起来。
“《新法决议案》已经公布天下,天下冗僧如此,圣上未曾灭佛,岂非不杀之恩?”和尚解释道。
“呵呵呵。”赵顼笑了,心里却在想:“不是不灭佛,是佛不可灭,你们这些秃驴,知道这些就好了。”
“圣上,冗僧之重,耗百姓钱财以敬鬼神,已经背离佛家本义。且大多酒肉好色贪利之徒,并非佛门中人,不过是持有度牒而已。圣上有意变法,不可不澄清佛门,以普渡众生。”和尚终于说出了来意。
“敢问大师法号?在那座宝刹修行?有何高见?”赵顼听后,立马站起,鞠躬见礼道。
“贫僧法号报恩。在少林寺修行。高见谈不上。圣上变法,天下皆变,奈何佛门?不过是怕佛门败类鼓噪百姓而已。佛门星散,不得一统,败类横行,佛门戒律,已成空谈。贫僧特来请缨,愿为圣上前驱,肃清佛门,普渡众生。”报恩禅师不惊不动,缓缓陈述道。既不为赵顼的无礼而恼怒,也不为赵顼的恭敬而兴奋。
宋仁宗庆历三年(1043年)庆历新政失败后,留心空宗者始于汴京设立禅院。北宋元祐八年(1093年)左右,报恩禅师在少林寺弘扬曹洞宗风,终使少林寺“革律为禅”。
佛门非中华自产的宗教,虽然佛教发源于印度,但是真正得到弘扬的却是在中国。而佛教一入中国,也由传统的苦修献佛,逐渐演变为参禅悟道,已经和道家儒家一般,成为了一种哲学派别,不再是纯粹的宗教了。越是生产力落后的地区,越是贫困的地区,就越是需要完全奉献式的宗教,以维持上层建筑的运转。中国的宗教讲究的是感悟自然,参禅悟道,寻找自然的发展规律。这是中国古代文明先进富饶的有力证明。
听完报恩禅师的陈述后,赵顼着实要高看佛门一眼了,佛门远比道门要与时俱进的多。难怪各朝各代,佛门如此受到推崇!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