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7、平康-《大唐里正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世子相貌堂堂,安郡王眼光独到啊!”

    赵金玉侧头看去,只见客座上坐着一个年约四十,身着三品官袍之人。

    “这是门下省郑西元郑侍中,金玉,喊郑公。”赵末捻着胡须,依旧是一身白色袍子,盘腿坐在桉边,头上插着一根朴素的玉簪。

    郑西元连忙摆手道:“别别别,在安郡王面前,我可不敢称公!”

    “郑相!”赵金玉躬身行了大礼,坐着的郑西元连忙点头,“世子客气了,你也别叫我郑相。早年间在陇右,我可是安郡王帐下的司曹,你喊我一声叔父,我都占了安郡王的便宜。哈哈哈哈……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赵金玉看了看赵末,赵末不置可否,直顾低头喝茶。

    赵金玉清了清嗓子,重新拜礼:“郑叔父!”

    “诶,好好好!”郑西元受了这一礼,从袖兜中掏出件物事,道:“来的匆忙,也未备上一份好礼,我这有一块章,用的是上好的玉料凋琢打磨,还算是个好物件……”

    说罢,便伸手递了过来。

    赵金玉不敢接,却听赵末道:“好你个郑西元,老夫的便宜嘴上说着不敢,手上却不慢啊!金玉啊,拿着吧,郑公两袖清风,能有块章送你,他可老心疼了!”

    “哈哈哈哈……”

    郑西元洒脱大笑,站起来把手里的章直递到了赵金玉的手边,赵金玉见推脱不了,只好道了一声谢,收下了章,交给了门边的侍女。

    “回头寻一根上好的红丝绳,串了挂于床前。”

    “是,世子。”侍女小心翼翼地捧着那章,退步而下。

    “坐!”赵末指了指右手边的胡凳,赵金玉不敢怠慢,端正地坐下。对面的郑西元笑意盈盈地盯着赵金玉看了许久,脸上充满了兴趣。

    “听说是太原赵氏的旁支?”

    “正是!”赵末将平凉赵氏的情况与郑西元说了,挑明了赵金玉的身份,还有平凉在凉州的作用。话语中丝毫没有隐瞒赵金玉,直言凉州兵事,平凉至关重要。

    郑西元于是收起了笑容,说了今日在朝堂上发生的事情。算算时辰,圣人此时应该已是招了中书舍人,拟好了旨。便就如前日安郡王所言,此一行,赵正必执牛耳。

    安郡王脸上看不出表情,只是端起茶碗,“左领军卫之事,太子殿下等于折了一臂。”

    “那南诏如何平息?”

    “自是兵部、礼部的职责。”赵末道:“林仲这个黄口小儿,凉王殿下已是示弱,他还想在凉州开刀。兵部要调赵正去剑南之事,你知道吧?”

    赵金玉吃了一惊,向安郡王投去了询问的目光。赵末却不理他,甩了甩袖袍,接着说道:“西北局势原本错综复杂,林仲仗着西北地方与太子殿下甚密,想抽干他身边亲近之人,架空凉王。我回长安,就是卖他这个脸面。可他置西北局势于不顾,还再想抽调赵正,这就不仅是在打凉王的脸,也是在打他自己的脸……既然他要撕破脸皮,我岂能坐以待毙?他想抽走赵正,想往安西安插徐王,算盘子拨得倒是勤快……”

    郑西元呵呵呵地笑,“论拨算盘,林首辅还是差安郡王你一截啊!抽调赵正的奏章都还没写成,就被安郡王在南诏将了一军。”

    “哎,此事不说了!上不得什么台面,来,喝茶!”赵末摆摆手,向赵金玉呶了呶嘴。赵金玉聪慧,当下便就端起茶碗,向郑西元敬去……

    郑西元在王府呆了大半个时辰,走的时候,赵金玉送到了王府门口。

    郑西元脸上带着笑,似乎有话要说,待上了马车,终于忍不住了。

    “世子今年十九?”

    “回叔父,下月初五,满十九。”

    “甚好,甚好!”郑西元点点头,忽然啧了一声:“可成亲了?”

    赵金玉闻言脸一红,“尚未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